繼今年6月后,韓國勞動界再次掀起一輪罷工。
據韓國東亞日報11月23日報道,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簡稱民主勞總)22日在韓國首爾永登浦區國會前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將進行總罷工,預計來自地鐵、鐵路、機場等13個行業的10.4萬多名工會成員可能會參加罷工。
在上輪罷工中,韓國工會成員就曾試圖限制半導體廠商的供應流動,而本輪物流貨運層面的短暫停擺,或將再次影響半導體供應鏈。
據悉,本輪總罷工從11月24日貨運工會“貨物連帶本部”2.5萬名工會成員的無限期總罷工開始;
25日,學校非正式工會將展開總罷工,預計將有約5萬人參加;
30日,首爾交通公社工會進行無限期罷工;
12月2日,鐵道工會將舉行總罷工;
12月3日,民主勞總計劃舉行大規模全國勞動者大會。
作為整件事情的背景,2020年1月韓國政府推出了旨在保障貨車司機最低收入和工作條件的“安全運費制”,為期三年,計劃于今年12月31日結束。根據該制度,韓國卡車司機在裝載超過22噸的貨物時,每噸可收取10%的額外費用;當裝載有害化學物品時,卡車司機可獲得30%的額外運費。
隨著這一制度即將到期,各方面矛盾日益激烈。
最終在今年6月,韓國發起了一輪總罷工,為期8天,導致韓國經濟的物流動脈短時間停滯,造成損失至少達到1.6萬億韓元(12.3 億美元)。當時罷工工會一度將打擊目標瞄準三星電子供應商,幾近影響三星、SK海力士等半導體企業運轉。
隨著韓國政府承諾推進解決問題,這場沖突暫時告一段落。
但隨著這幾個月來談判遲遲沒有進展,工會決定再度發動罷工。
在聲明中,貨車司機工會預期這次罷工將會再度造成燃料和汽車的運輸處于“極度緩慢”的狀態,進出各個主要港口和工業中心的物流也將受到影響。本輪罷工,工會方面不僅要求更為徹底地延長安全運費制,同時也要求將工資制度的適用范圍從水泥和集裝箱運輸業擴大至化工、農產品行業的司機。
而這次的罷工風波,據韓聯社評論指出,或將比6月更糟。
韓國是半導體、汽車、電子產品的主要供應國,此次罷工事件產生的外溢效應再次波及本就脆弱的半導體供應鏈。不僅物流層面的罷工將導致產品出口受阻,加深全球供應鏈的供應風險。而且,在上一輪6月份的罷工,工會就曾主要針對半導體和汽車行業,試圖限制其材料運輸,以使其罷工的影響最大化:
韓國現代汽車就因罷工導致零部件短缺,蔚山工廠的產量下降一半。
三星電子的供應商當時也被限制物流,導致半導體生態系統材料的供應流動受阻。
6月份,韓國國際貿易協會就曾表示,韓國卡車司機長達一周的罷工,導致半導體芯片制造商使用的一種關鍵清潔劑運往他國受阻。生產用于晶片清洗的異丙醇(IPA)的韓國企業在向其他亞洲國家企業出口晶片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
不過,以半導體為例,韓國芯片制造商近幾年努力實現供應鏈的多樣化,貨車司機罷工不太可能影響生產和產能。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通常都會保留3個月以上的庫存,尤其繼日本在2019年限制出口芯片材料后,上述兩家公司的庫存都大幅增加。
但是,如果罷工長期持續,且幾大半導體廠商的運輸系統被工會成員影響,物流癱瘓導致零部件供應不暢和價格波動可能無法避免。
韓國的消費者通脹目前正處于14年來的最高水平,而芯片、石化產品和汽車的放緩進一步威脅到韓國的出口,增加經濟風險。
據韓國關稅廳21日數據顯示,11月前20日,韓國半導體出口同比下降29.4%,無線通訊設備出口同比下降20.6%,汽車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8.6%。
2023-01-18 15:55
2022-12-16 15:32
2023-01-18 15:56
2023-01-06 15:48